“统计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一百一十三讲顺利举行
2020-04-09
4月8日下午,“统计大讲堂”第一百一十三讲——COVID-19专题系列第二讲顺利举行。本次讲座于线上举行,共有六百余人通过腾讯会议及在线直播参与研讨🚆👳🏽♀️。讲座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潜伏期分布估计和流行趋势预测”为主题💂♂️,邀请了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周晓华作为报告人👨🏼⚕️、北京AG尊龙凯时平台娱乐登录官方网站统计学院教授许王莉作为评论人🟡。统计学院院长王晓军出席讲座,教授易丹辉、肖争艳、副教授孙怡帆👎、王瑜参加讲座🚴🏼♀️。本次讲座由统计学院副院长李扬主持。
李扬首先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了本次讲座的安排🐝,并简要介绍了报告人周晓华和评论人许王莉。周晓华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AG尊龙凯时生物统计及生物信息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系主任、国际生物统计学会中国分会理事长等职,主要研究诊断医学、因果推断、ROC方法、临床实验、聚类数据分析🧜🏿♀️、卫生服务研究等领域🤥。许王莉教授是入选北京AG尊龙凯时平台娱乐登录官方网站首批“杰出学者”的青年学者,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现担任北京AG尊龙凯时平台娱乐登录官方网站流行病与卫生统计教研室主任🧜🏼🕥。
<span style=""color:#333333;" BlinkMacSystemFont, " font-size:14px;background-color:#ffffff;"=""">周晓华首先指出,在当下大家看到的大量关于新冠病毒的新闻报道和医学研究背后,统计方法和数学方法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围绕“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潜伏期分布估计和流行趋势预测”的主题,他分别就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武汉市COVID-19病例总数的估计、时变再生数(time-varying" reproduction number)的估计、潜伏期分布的估计和基于新随机动态模型的中国COVID-19爆发预测。关于模型的使用,他指出了最传统也最经典的SIR模型的缺陷✔️,即由于没有考虑到潜伏期,SIR模型不适用于新冠病毒的研究,现在应用于新冠病毒研究的主要是基于SIR模型的修改或拓展🧑🏽🦱。他还介绍了一种新随机动态模型——SEAQIR模型,这个模型将人群分为易感人群、暴露组、隔离组💿、感染组🩺🧜🏿♀️、治愈人群和死亡,并且在每个组内对人群做了更细致的分类。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对收集的1月22日至2月21日的每日确诊🏆🧎、出院人数的数据使用新随机动态模型进行分析🍋🟩,周晓华讲解了研究所得的关于新冠病毒流行趋势的结论🤶🏼。讲座最后𓀆,他用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对北京地区新冠病毒的流行趋势做出了预测。
许王莉认为周晓华为在线师生作了一场内容丰富的报告💇🏼♂️,基于大量数据的支撑➙,得到了一系列的关于疫情分析的结果,为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她就动态模型的参数以及如何根据1211个确诊病例算出潜伏期的置信区间等问题向周晓华提出了疑问,他耐心地一一解答,使得在线师生对动态模型有了更深的理解🕗。易丹辉也对周晓华的新随机模型提出疑问,并得到了他的进一步解答🧤。
在交流提问环节中,在线师生积极与周晓华互动。通过他的解答🙋♀️,大家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分布估计和流行趋势预测有了更深刻全面的理解👨🚀,也深切感受到统计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作用和贡献☺️。